|
变电站巡视应用场景:变电站具体案例 项目名称:35kV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实施地点:陕西·汉中 项目背景: 电力变电站目前随着技术发展已经从24小时有人值守逐步转变为无人值守有人定期巡检的工作模式。运维站巡检人员定期对所辖变电站进行人工巡检,对运行设备进行感观的简单的定性判断,主要通过看、触、听、嗅等感官去实现的。人工巡检受人员的生理、心理素质、责任心、外部工作环境、工作经验、技能技术水平的影响较大,存在漏巡,漏发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无人值班变电站增多,许多变电站的距离也较远,在站内出现事故或大风、大雪及雷雨后因集控站无法出车不能及时巡视时,造成集控站值班员不能及时了解现场设备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 所以,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人工巡检存在及时性、可靠性差,花费人工较多,存在较大的交通风险和巡视过程风险,巡视效率低。无人值守变电站需要一种更加有效智能的巡检手段。 35kV变电站规模较小,位置分散,值班人员需开车或步行较长路程赶往多个变电站现场进行巡检。因此35kV变电站迫切需要相应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使值班人员在供电公司就可以通过远程操控来完成例行巡检工作。
实施方案: 由于35kV变电站及35kV以下变电站具有下列特殊性: 1.变电站规模小、地面不平整; 2.站点多,人员巡检工作强度高; 3.需要低成本实现单台机器人室内外一次巡检; 4.需要实现在供电公司远端集中控制多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并保证前端数据的实时性。 由于上述变电站特点及实际运行要求,本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机器人自主识别、室内外一体化巡检和多电站机器人集中控制等几个方面。 针对项目中35kV变电站现场的实际情况,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汉中供电分公司和重庆固博西电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过多次讨论和评审,确定了以履带式AGV磁轨导航为运动方案,具有前端AI识别功能、具备后台运管能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产品功能: 35kV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履带式运动底盘,AGV磁轨导航,自动充电系统及机器人自主控制电控门系统,支持自动和特殊两种控制模式下的巡检,完成了变电站207 个设备巡检点的自动定时巡检。巡检目标设备涵盖了变电站的所有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并进一步实现了设备上的多类型参数现场识别(红外温度识别、表盘、储能状态、分合状态、机柜报警等状态、机柜数字信息识别);现场数据分析上报;一、二次信息复核及报警,实时生成任务报告。实现了巡检机器人“5R一体”巡检。工作人员也可以及时通过维护后台软件查询当前巡检画面和各类历史报告。 应用效果: 智能机器人巡检平台替代人工巡视、测温、仪表数据采集等工作,可将运维人员从繁重的巡视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运维一体及设备诊断分析工作中去,从而提高运维工作效率。 本项目实施后巡检效率提升明显,也有效提升了变电站的安全生产,为35kV无人变电站的转型升级提供好的样板。 本项目实施后到目前机器人累计运行时间已经超过500天,无故障运行时间已经超过200天,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机器人功能迭代优化,将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机器人部署完成后到稳定运行目前可直接替代人工两人,节约人工成本及辅助费用(汽车、油费及其他费用)约20万;以机器人寿命20年计,最终扣除维护成本,累计直接节约成本约300-400万元。 |